在煤矿井下,错综复杂的钢丝绳曾是综采工作面设备拆除运输中不可或缺的“力量”,但也因其固有的风险,成为井下作业的一大安全隐患。如今,这一传统作业模式在马兰矿18505工作面拆除过程中被彻底颠覆。通过一系列工艺与装备的创新应用,该工作面成功摒弃了沿用多年的绞车钢丝绳辅助牵引方式,辅以初见成效的无轨胶轮车辅运改造工程,真正实现了拆除作业的全程“去绞车、去绳化”,标志着矿井在追求本质安全、高效生产的道路上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。
破题:传统工艺的安全之“殇”
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的拆除,是矿井生产接续中的关键环节,也是安全风险高度集中的作业过程。以往,支架的抽架、调向大多依赖绞车钢丝绳。作业时,需要人员在架间频繁摘挂钩操作,将钢丝绳绕过固定在掩护支架上的导向滑轮,再连接至待撤支架。该过程不仅工序繁琐、效率受限,更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风险:钢丝绳因磨损、老化或过载可能突然断裂,其巨大的反弹力犹如“钢鞭”,极易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事故。这些“绳来绳往”的环节,始终是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。
解题:技术创新实现“无绳”牵引
为从根本上破解这一安全难题,马兰矿在18505工作面拆除中,创新试验并成功应用了全新的“无绳化”拆除工艺。其核心在于两项关键创新。支架自牵引抽架技术:彻底告别外部绞车钢丝绳。
作业时,通过高强度矿用圆环链,将待抽支架的推拉油缸与作为固定点的掩护支架底座连接。操作人员只需在安全区域远程控制油缸的收放,待抽支架便能以掩护支架为支点,自行完成外撤,辅以铲板车完成调向。为进一步简化圆环链摘挂流程,提升圆环链牵引过程安全性,补充设计了全封闭圆环链卡槽护罩。这一变革,完全消除了钢丝绳断裂和导向滑轮固定不牢所带来的双重风险,将人员从最危险的牵引作业点解放出来。
一体化铲装搬运技术:配合使用的WCJ40E铲板式搬运车,同样无需外部牵引。车辆自带大拉力液压绞车,可直接对已调向的液压支架进行自行铲装,实现了“铲、装、运”一体化连续作业,流程无缝衔接,效率大幅提升。
成效:安全与效率的“双赢”答卷
新工艺的应用,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全与效率提升。本质安全水平跨越提升:“去绳化”从根本上消除了因钢丝绳和滑轮问题导致物体打击、机械伤害的重大风险源。配套使用的圆环链一体化设计,连接强度更高、可靠性更强,杜绝了连接件断裂的可能。设备运动部位均配备了全封闭护罩和护套,将因设备故障导致人员伤害的概率降至近乎为零。作业环境的安全性发生了质的飞跃。
作业效率显著优化:简化了繁琐的挂绳、换绳、固定滑轮等工序,减少了设备准备和协调时间。支架抽调、装车流程流畅,配合高效铲板车,形成了连续、快速的拆除运输流水线。单班作业人员由11人减至6人。
实践验证可靠高效:截至目前,18505工作面已应用该工艺安全高效地完成了21道液压支架的拆除工作,创下ZY8000/25/50D型液压支架日拆架12架的单日最高记录,现场反馈表明,整套“拆架装置”运行平稳、操作便捷、效果优良,完全达到了设计预期。
18505工作面的成功实践,不仅为马兰矿后续工作面的安全高效拆除积累了宝贵经验,更坚定了矿井持续推进工艺革新、向科技要安全、要效益的信心与决心。
下一步,马兰矿仍将继续始终保持清醒头脑,戒骄戒躁,重点围绕新工艺、新设备的实际应用效果,开展系统性的总结与深度分析,针对各个环节进行细致评估和持续优化,在不断提炼和固化成熟经验的基础上,推动工艺流程再完善、操作水平再提升、安全效能再升级。